技需网

我的位置:首页 > 最新政策 » 省级市最新政策管理 » 市/区/县级人才政策整理 » 正文

萍乡人才政策

发布时间:2018-09-03 市/区/县级人才政策整理

省人社厅制定出台的人才新政


政策创新方面


进一步扩大了用人单位引才自主权,省市属事业单位可自主考核招聘博士毕业生,县属及以下事业单位可考核招聘全日制硕士毕业生。

人才评价制度


全面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也可自主开展高级职称评审。

人才激励


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给予的一次性奖励补贴、对高层次人才发放的特殊薪酬等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关键岗位、业绩突出的高层次人才可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制。

人才养老保险


来赣前有省外、海外工作经历且未参加养老保险的,本人自愿,可办理一次性补缴曾在省外或海外工作期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资金整合


进一步整合人社部门资金,设立人才发展基金。


到2020年,省本级筹集人才发展基金35亿元。


加大创业贷款扶持力度。每年遴选50个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对其创办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资助优秀创业项目,对获得创业大赛奖项的人才项目给予资助,国家级大赛奖项的给予20万以下资助,省级大赛奖项的给予10万以下资助。

平台建设


到2020年,建设创业孵化基地200家,建设博士后站300家,对符合条件的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最高可给予一次性补助200万元。


对新设博士后站10万元资助。以中国南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龙头,建立5个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知名大型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可“先开业后办证”入驻我省。

服务人才


每年编制和向全社会发布全省引才目录、开展系列引才活动,定期举办赣籍人才服务家乡对接会,在省外举办江西引进高层次人才专场招聘会,开展海外博士江西行活动。开展“互联网+人才服务”行动,建立网上办事大厅、手机APP,完善“12333”人才工作服务专线。建立赣籍人才信息资源库,加强与省外国外的赣籍高层次人才的联系。

引进外国人才


启动实施“双千计划”外专项目,对入选的外国人才给予每人20万元至300万元的项目资助;畅通来华签证渠道,对在我省工作的外国高层次人才,可办理或变更为R字签证(人才签证),签证有效期可延长至5年或10年,可多次入境,每次可停留180天。本人愿意在赣定居的,经外国人才主管部门认定,由公安机关办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来赣外国人才配偶及子女,可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就学等方面享受绿色通道和优质服务。


主要有四个特点:


01

需求旺

在这批岗位目录中,用人单位数、提供博士岗位数分别较去年增长96%和36.8%。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单位仍然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大户。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增长较快。


02

分布广

这批岗位目录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航空制造、智能装备(机器人)、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光伏)、汽车制造、有色金属、生态环境与节能环保、现代农业、金融与管理、电子商务与互联网、化学化工、特种船舶等13个领域,涵盖了我省新兴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及传统优势产业。而且与“两重”(重大项目、重点实验室)、“两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关联岗位也达到1000多个。


03

层次高

在这批岗位需求中,全部具有博士学历,包括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以及各类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行业领军人才等。其中,有27家博士后站提出了招收67名博士后研究人员的需求。


04

待遇好

在薪酬待遇上,用人单位大都采用一事一议、面谈的方式确定。


这批岗位需求中,百万年薪以上的岗位超过30个、50万元以上年薪的岗位超过200个、30万元以上年薪的岗位超过670个。


比如:

江西航宇新材料有限公司对引进的博士年薪可达200万元;


南昌大学开出年薪120万元;


华东交通大学开出年薪160万元;


江西财经大学对海归人才开出年薪55万元、住房补贴5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20万元;


江西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开出年薪80万元、一次性安家费30万元、住房补贴50万元;


省科学院对高层次领军人才最高开出80万元年薪、1000-15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300万元安家费。用人单位针对领军人才,还承诺解决配偶就业和子女入学等问题。

下面来看看萍乡“人才新政”~~

萍乡市“人才新政”发布提纲


创业资金扶持


市本级设立100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县区设立10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为各类高层次人才投资创业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住房和生活待遇


对全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免费入住人才公寓或最高给予50万元的购房补贴,每人每年最高给予津贴补助5万元,连续补贴三年。对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免费入住人才公寓,每年给予最高10000元的津贴补助。

编制管理制度


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建立高效绿色通道,直接办理进人核编和上编手续。

开放的职称评定制度


不受资历、“台阶”等限制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特别优秀的博士后可申请认定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税收优惠政策


对高层次人才的一次性住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费用,以及用人单位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所支付的奖励和劳务报酬,可按规定在税前扣除。

子女入学自主择校


对高层次人才子女在我市就读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高中阶段学校,不受户籍限制,可自主择校。

医疗保健待遇


 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每年提供1-2次免费体检,体检费用标准最高4600元。

市内国家景区免费游


每年可以在单个景区享受4次携带3名以内(含3名)同行人员免票游览(含门票和索道票)。



南昌大学“人才新政”发布提纲


人才分类


第一层次是杰出人才,第二层次是学科领军人才,第三层次是学科方向带头人。

待遇


对于学校认定的杰出人才,学校提供80-120万元的年薪,并以杰出人才为核心,组建学术团队,配备工作秘书,提供所需的实验与办公用房以及提供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安排配偶工作,学校附属三甲医院提供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为引进人才子女提供自小学至高中的一条龙优质教育资源,特殊情况还可一人一议、一事一议。


学校认定的学科领军人才,学校给予年薪50-80万元的薪酬待遇及相应的科研启动金、安家费,同时,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这一层次包括引进国家“四青”人才,即青年千人、优青、青年长江、青年拔尖人才等,这一层次的青年英才也是目前国内各大高校争夺最激烈的。


学校认定的学科方向带头人,学校提供年薪25-50万元的薪酬,并提供相应科研启动经费。


我校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校内遴选20名左右在国内外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赣江杰出教授),100名左右具有一定学术影响的学术带头人(赣江特聘教授,年龄45岁以下),500名左右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赣江青年学者,年龄35岁以下)。学校设立“215人才工程”专项基金,对入选人员给予资助,入选“215人才工程”赣江杰出教授的人选,学校提供20万元/年的资助,入选赣江特聘教授的人选,享受6万元/年的资助,入选赣江青年学者,享受2万元/年的资助,一个聘期为5年。江西师范大学“人才新政”发布提纲


高端人才待遇


1.两院院士、万人计划杰出人才:提供年薪不低于300万元;提供不少于140平方米工作住房租住,同时一次性提供20万元安家费;或提供安家费70—100万元。


2.长江学者、千人计划、国家杰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提供年薪120万元。


3.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人选、长江学者青年项目人选:提供年薪80万元,或实际受聘岗位工资福利待遇+人才专项津贴50万元/年取酬。


4.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级百千万工程人选:提供年薪60万元,或实际受聘岗位工资福利待遇+人才专项津贴40万元/年取酬。


海外人才待遇


1.海外知名大学终身教授或相当职务:按实际受聘(或专业技术3级)岗位享受工资福利待遇+引进人才津贴20-60万元/年(或年薪55-120万元);提供安家费70-100万元;提供科研启动经费文科30万元起,理科50万元起,工科200万元起。


2.海外知名大学助理教授以上职务者:按实际受聘(或专业技术4级)岗位享受工资福利待遇+引进人才津贴15-20万元/年(或年薪35-55万元);提供安家费35-55万元;提供科研启动经费20-200万元。


3.优秀青年海归博士:按实际受聘(或专业技术5级)岗位享受工资福利待遇+引进人才津贴8-12万元/年(或年薪25-35万元);提供安家费25-35万元;提供科研启动经费10-50万元。


优秀国内博士


按实际受聘岗位享受工资福利待遇,前3年可校内享受副高六级岗位的绩效工资待遇,业绩特别优秀者还可享受引进人才津贴3万元/年取酬;提供安家费25万元;提供科研启动经费文科4万元,理科5万元,工科6万元;另外,业绩特别优秀者可提供安家费4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文科8万元,理工科15万元。

其他


各类人才可根据人才类别,提供安家费13—100万元;提供科研启动经费。视情况安排配偶工作,子女可以享受附属学校就读政策,可独立组建团队。特别优秀者可一人一议。


第二,梯度的人才培育政策。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的人才培育计划,打通人才成长渠道,优化人才生态建设体系。比如,学校设立了青年英才培育计划和高端人才培育计划,每年额外对入选院士培育对象25万+、领军人才培育对象20万+、四青培育对象15万+的培育津贴。


第三,精准的人才激励政策。学校建立了涵盖本科教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的突出业绩奖励体系,对相关领域取得的突出业绩给予重奖。



来源:江南都市报萍乡新闻

案例来源:技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