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需网

我的位置:首页 > 最新政策 » 省级市最新政策管理 » 市/区/县级人才政策整理 » 正文

孝感市“槐荫人才”计划(2014-2017年)

发布时间:2018-09-05 市/区/县级人才政策整理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把孝感建设成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根据《孝感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4年起,用4年左右时间,实施孝感市“槐荫人才”计划,着力创建全省人才工作创新示范区。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快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按照“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总体方针,以“孝感英才”评选为统括,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重点,抓好党政领导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六支队伍建设;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搭建服务平台、优化人才环境,努力构建人才集聚高地,为实现“五个跨越”、建设“五个城市”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一)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专项引进计划

1、目标任务

重点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拥有核心专利成果,曾在世界500强企业及跨国公司担任中级以上职务,或在国内知名大中型企业和金融机构担任高级职务,精通相关领域业务和规则,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创业人才及团队1—2名(支)。

重点引进具有博士学位,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共性技术中心等公共科技资源和创新基地担任主要负责人或核心成员,或省部级以上高新技术、重大工程、重大科技项目等领域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或核心成员等创新人才及团队1—2名(支)。

力争引进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省“百人计划”高层次人才1—2名。

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或团队应在国内外具有创新创业经历,拥有独立知识产权或发明专利,其技术成果先进,能填补国内空白,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并能够进行产业化生产的基本条件。引领我市汽车及零部件、机电、金属制品、纸制品、盐磷化工、食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环保及服务领域加快发展的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及团队优先引进。

2、措施途径

(1)建立网络、电视、报刊等信息平台,发布政策和需求信息,延揽高层次人才。

(2)加强孝感籍海外高层次人才调查摸底,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组织海外人才招聘团赴外招才引智。

(3)确定市高新区为人才特区,鼓励和支持高新区在人员录用、工资管理以及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多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构筑人才高地。

(4)鼓励各用人单位采取科技咨询、课题研究、技术合作、技术入股、合作经营等灵活方式引进。

3、扶持政策

(1)高层次创业人才在孝感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以下优惠扶持政策:①一次性给予不少于100万元创业资助。②根据项目实际投资情况及贷款额度,给予不高于50万元的贷款贴息补助。③三年内无偿提供项目所必需的工作场所,并在创业项目建设用地上给予优先支持和政策优惠。④投资创办企业属于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按最高标准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⑤创办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平台(指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检测中心、实验室、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分别给予50万元、10万元奖励。⑥对获得科技成果和发明专利奖项的,按《孝感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执行。以上奖励资金主要用于人才发展环境改善和科研及转化工作。

(2)高层次创新人才在孝感从事重大课题突破性创新研发享受以下优惠扶持政策:①一次性给予20—50万元不等的创新资助。②主持重大科研项目,所在单位需提供足额配套科研经费。此外,市政府从本级科技经费中给予30—60万元不等的科研资助。③科研成果在我市转化的,其成果可按注册资本的30%—70%作价入股。鼓励用人单位实行股权、期权激励。

(3)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落户、编制、配偶安置、子女就学、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实行特殊政策,由用人单位和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指定专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高层引进次人才,授予“孝感市荣誉市民”称号。

(4)对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各行业发展的其他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实行一人一策、特事特办。

(二)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计划

1、目标任务

全市党政人才队伍总量保持稳定、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结构更加合理,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全面提高。到2017年,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党政人才达到80%以上;36-45岁中青年人才继续保持主体地位;专业知识结构不断改善,工业经济、外经外贸、信息产业、规划城建、金融投资、财税会计、环保交通、行政审批等领域人才缺乏现象逐步好转。

2、措施途径

(1)多途径补充党政人才。到2017年底,全市退出党政人才行列累计约3500人,计划通过公务员招录约2300人,选调生考录约200人,军转安置约300人,从大学生村官中招录乡镇领导干部约300人,其他方式选拔约400人等途径补充。

(2)系统推进“年轻干部成长工程”。重点选拔培养党务、党外、宣传文化、政法、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管理及其他类年轻干部2500人。

(3)开展“招硕引博”工作。四年内累计面向全国公开招考200-300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进入机关单位工作,并安排担任相应职务。

(4)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培养和锻炼干部。到2017年,全市累计上派挂职干部300人次,下派锻炼250人次,轮岗交流3000人次以上。注重选拔培养数量充足的女干部和党外干部。

(5)狠抓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定出台《2013—2017年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加大县级领导干部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能力。坚持每年开办各类主体班、短训班不少于50期,全市轮训各级领导干部不少于2500人次,其中县级干部不少于150人次。加强干部自主选学,强化干部网上在线学习管理,充实学习内容,扩大学习覆盖面。

3、扶持政策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及相关法规、条例执行。

(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计划

1、目标任务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快速增长、素质明显提高、结构趋于合理,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基本满足全市各类企业发展需要。到2017年,全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7万人左右,比2013年末增加约1.5万人,年均增长约6.4%。其中,培养在全省同行业中有较大影响的品牌企业家10名左右、在市内有较大影响的知名企业家100名左右、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500名左右。培养一批精通财务会计、资本运作、国际惯例和行业规则的专业人才,高级职业经理人才明显增多。

2、措施途径

(1)大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着力加强企业家精神培育,将企业家精神作为企业家培养的重要内容,引导和激励全市企业家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企业社会贡献率。引导和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在职学习深造,接受MBA、EMBA等高等教育学习。每年组织部分市管优秀企业家到发达地区或知名企业进行短期考察培训,每期培训30人以上。每年举办专题讲座,邀请著名企业家、资深学者、专家教授等来孝作专题报告,全市企业家年培训人数在100人左右。

(2)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引进扶持力度。每年定期编制和发布企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引导和支持企业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起来,大力引进企业紧缺急需人才。

(3)每3年评选一次“孝感市优秀企业家”,每次选拔50名,进入市级人才库。

(4)坚持评选表彰全市税收贡献奖、工业企业发展壮大奖等奖项,鼓励和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5)积极支持市工商联、市企业家协会等团体按章程开展工作,搭建企业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交流合作,和谐发展平台。

3、扶持政策

(1)孝感市突出贡献人才奖、孝感市荣誉市民等重大表彰奖励项目推选优先向企业家倾斜。

(2)由市委人才办重点服务的市管优秀企业家,在管理期内取得硕士(MBA、EMBA)学位的,资助1万元,取得博士学位的,资助2万元。

(3)“孝感市优秀企业家”享受以下待遇:①授予荣誉称号。②享受一次性政府专项津贴5000元。③优先提名推荐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

(4)进入我市各类企业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的全日制研究生享受以下优惠待遇:①三年内由市财政按月发放生活补贴,硕士每人每月500元,博士每人每月1000元。②优先办理本人、配偶及子女户口、社会保险、子女入学等手续。③鼓励用人单位给予博士研究生发放一次性安家补助。

(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计划

1、目标任务

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稳步增长、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结构明显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大幅提高。到2017年,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24万人左右,比2013年底增加约4.8万人,年均增长约6.3%,其中,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行业科技领军人才20名左右、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300名左右、青年专业技术骨干人才2000名左右。

2、措施途径

(1)大力提升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素质。严格落实有关政策规定,保证我市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每年脱产培训不少于20天。联系省内一批资深专家对专业技术人才重点培养对象进行“一对一”学术指导;对市委人才办直接掌握的高级专家开展科研、深造资助工作;每年举办1期市级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高级研修班,专题培训50人左右。

(2)进一步加大“孝感市重点产业创新团队”建设。每年新设立10支左右市级创新团队。

(3)大力推动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研究制定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各类省级技术中心等高层次创新平台的政策措施,力争到2017年底,全市院士专家工作站达到20家以上,省级技术中心达到100个以上。

(4)大力开展“招硕引博”工作。鼓励全市企业事业单位每年培养和引进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全日制硕士、博士50人左右。

(5)建立公共研发基地,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攻关等提供免费场所和设备。

(6)每3年选拔评选一次“孝感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每次选拔50名,进入市级人才库。以“孝感市名医、名师、文化名家”、“孝感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为基础,分类健全不同战线专技人才的单项荣誉制度。

3、扶持政策

(1)由市委人才办重点掌握的高级专家可通过科研项目申报的方式给予1—2万元资助。

(2)给予每支市级重点产业创新团队15万元创新资助。

(3)给予每个新设立的院士工作站一次性10万元配套扶持,给予每个新设立的专家(二级教授)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及其他同类高层次创新平台5万元配套扶持。

(4)由市委人才办重点掌握的高级专家,在管理期内取得硕士学位的,资助1万元,取得博士学位的,资助2万元。在国内参加与自身业务紧密相关的培训进修一年累计两个月以上的,资助2000元;赴国外参加与自身业务紧密相关的学术交流或业务进修一年累计30天以上的,资助1万元。

(5)博士服务团、兼职工程师等柔性引进人才工作成果突出的,给予不少于1万元的一次性资助。

(6)通过“招硕引博”进入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全日制研究生享受以下优惠待遇:①三年内由市财政按月发放生活补贴,硕士每人每月500元,博士每人每月1000元。②进入事业单位的博士研究生及其配偶、硕士研究生实行“在岗上编,离岗收编”的弹性编制管理。人事档案由人才服务中心管理,免收人事代理费用。③职称申报可不受岗位职数的限制,岗位聘任根据需要可实行低职高聘。④优先办理本人、配偶及子女户口、社会保险、子女入学等手续。进入事业单位的博士研究生配偶安置到对口单位工作。⑤博士研究生由用人单位给予5万元安家费,财政按1:1进行配套。

(7)“孝感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下列待遇:①授予荣誉称号。②享受一次性政府专项津贴7000元。③专家所在单位在课题立项、科研资助、设备购置、助手配备、培训进修、学术交流、出国考察、用车、休假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④发放医疗优诊卡,在定点医院就医、体检实行“绿色通道”制度。

(五)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计划

1、目标任务

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总量大幅增长,职业能力明显提升,产业、行业分布均衡,技术型、复合型和知识型技能人才协调发展。到2017年,高技能人才达12万人左右,比2013年底增加约4.3万人,年均增长约18%,力争使全市城镇技能劳动者比重达到70%以上,高级技工以上的高级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5%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达到8%以上。

2、措施途径

(1)大力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完善职教集团运行模式和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加大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着眼与主导产业对接,力争把市高新区打造成职业教育科技创业园。依托重点公共职业培训机构,建立一批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评价、鉴定、考核制度。

(2)进一步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鼓励职业院校与大中型企业通过订单培训、定向培养、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采取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等多种形式,完成每年8-10万人次培训任务。

(3)建立完善“孝感市首席技师”制度,设立首席技师岗位。鼓励全市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开展首席技师评选,对首席技师进行奖励,引导职工学习技术、提高技能水平。全市每3年选拔50名行业、企业的技能领军人才进入市级人才库。截至2017年底,建立10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5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工作站。

(4)组织开展技能竞赛。每年组织一次全市职业技能大赛,指导企业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组织技术能手和拔尖人才参加全国、全省大赛,不断提高技能人才能力素质。

3、扶持政策

(1)分别给予每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高技能人才工作站5万元、10万元以内的配套资助。

(2)在国家和省、市级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高技能人才,可破格晋升技术等级或优先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考评。

(3)“孝感市首席技师”享受以下待遇:①授予荣誉称号。②享受一次性政府专项津贴5000元。③取得全省“技能大师”和“技术能手”的推荐评选资格。④原具有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职业资格,且本职业(工种)设有技师以上资格的,报省级职业技能鉴定部门认定技师资格;原具有技师资格,且本职业(工种)设有高级技师资格的,报省级职业技能鉴定部门认定高级技师资格。⑤所在单位按规定给予办理补充养老保险。⑥医疗待遇比照同级专业技术人才执行。

(六)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计划

1、目标任务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总量适度增加、素质不断提高、结构有效改善、发挥作用的环境不断优化。到2017年,全市农村实用人才达9万人左右,比2013年增加约13000人,年均增长约3.8%。

2、措施途径

(1)发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毕业学员作用。支持毕业学员进入村“两委”班子,提升其“双带”能力。

(2)按照省里统一部署开展“一村三名大学生计划”。

(3)扎实开展各类各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定期对省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发挥作用情况进行考核。充分利用省、市级示范基地、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涉农培训项目和平台,大规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分类开展四类(县域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管理人才、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和农村管理人才、农业种养大户和创业人才)市管农村拔尖实用人才的专题培训班,年培训规模不低于300人次。

(4)加强农业农村人才帮扶工作。继续深入开展“三支一扶”、选派科技副乡镇长、科技特派员等活动。定期向农村选派医疗、教育等专业技术人才实行对口支援、服务。

(5)探索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审工作。对从事种植、畜牧、水产、农机、农村能源等技术服务的乡土人才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6)每3年评选一次“孝感市拔尖农村实用人才”,每次选拔50名,进入市级人才库。

3、扶持政策

(1)以项目申报的形式对完成年度培养任务的省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每年5万元培训补贴。

(2)对农村实用人才创办的小型企业、合作社等组织,提供优先办理注册手续、提供小额贴息贷款等扶持。

(3)“孝感市拔尖农村实用人才”享受以下待遇:①授予荣誉称号。②享受一次性政府专项津贴5000元。③其他待遇比照“孝感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的相关待遇逐步建立完善。

(七)实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计划

1、目标任务

社会工作人才数量大幅增长、专业水平明显提高、种类更加齐全、职业道德进一步提升。到2017年,社会工作人才达到5000人左右,其中专业社工人才达到500人以上,年增长约35.6%。

2、措施途径

(1)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①对直接从事社会服务,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继续教育,加强社会工作实务和专业督导培训,提升专业服务水平。②对直接从事社会服务但未取得相应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采取院校进修、专业培训、自学考试等形式,逐步转化提升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会工作涉及领域的各主管部门每年组织各自系统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专业培训不少于50人次,各部门专业培训每年总计不少于500人次。③积极争取国家民政部社工专业人才“三区计划”项目和社工人才培训项目的支持,力争系统培训100名社会救助、社会福利领域的社会服务从业人员。

 (2)积极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按照精简效能、按需设置的原则,重点在民政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组织类单位、就业服务、扶贫服务、家政服务、残疾人服务、司法矫治、网格管理等领域研究制定社会工作岗位的设置办法。

(3)大力推进民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建设。通过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手续,建立项目孵化基地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积极培育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到2017年,在全市范围内成立2家以上具有示范导向作用的民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4)建立“社工+志愿者”的联动机制,培育发展志愿者组织,到2017年底在市民政、教育、卫生、司法等系统和街道社区等领域发展志愿者2万名。

(5)每3年评选一次“孝感市优秀社会工作人才”,每次评选30人,进入市级人才库。

 3、扶持政策

(1)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评价和激励制度。

(2)每3年开展一次孝感市优秀社会工作案例评选活动,每次评选出优秀案例10个,每个优秀案例奖励5000元。

(3)积极培育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对新成立且具备一定资质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适当的项目支持。

(4)“孝感市优秀社会工作人才”享受以下待遇:①授予荣誉称号。②享受一次性政府专项津贴5000元。③其他待遇比照“孝感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的相关待遇逐步建立完善。

三、经费保障

按照省委“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不低于本级一般预算收入2%”的要求,加大人才发展投入,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比重,2017年达到5000万元以上。实施该计划所需经费由市委人才办严格按照资金管理程序进行管理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级人才资源开发资金管理的通知》要求,各部门各单位涉及使用人才经费的,要按照程序先向市委人才办申报,人才办签署审批意见转送财政局才能拨付使用。

四、组织领导

1、加强统一领导。“槐荫人才”计划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由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检查、督办等工作。

2、部门分工负责。市委组织部牵头负责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专项引进计划和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计划,市经信委牵头负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计划,市人社局牵头负责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计划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计划,市农办牵头负责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计划,市民政局牵头负责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计划。

3、实行目标管理。大力推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将人才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将计划所列任务及相关部门承担的责任纳入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严格管理,推动落实。

4、形成工作合力。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安排下,建立联席会议、重大事项议事、检查督办等工作制度,形成工作合力。宣传、统战、经信、财政、人社、科技、发改、教育、卫生、民政、农业、文体、金融、群团组织和高新区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责,承担并完成好相应的工作任务。

各县市区要参照本计划,结合各地实际,制定相应政策。

案例来源:技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