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需网

我的位置:首页 > 最新政策 » 省级市最新政策管理 » 正文

成都高新区人才政策升级 发布“金熊猫”新政50条

发布时间:2018-11-21 省级市最新政策管理

4月8日,成都高新区发布《实施“金熊猫”计划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金熊猫”人才政策),力争到2025年引进2万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打造全球人才活力区。

此次发布的“金熊猫”人才新政50条是成都高新区人才政策的“升级版”。政策提出,设立“金熊猫”人才奖,面向全球礼聘顶尖人才,对于顶尖创新创业团队科技成果转化的最高可给予1亿元资金支持;进入成都高新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的海外人才以及在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的省外重点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可不受每年在成都高新区工作的时间限制,同样可以享受人才政策;创新利用市场手段引才,中介机构成功荐才最高可获200万元奖励;对重点企业引进的符合要求的技能人才,给予每人每年最高5万元奖励;支持在蓉高校、职业技术(技工)院校培养急需专业性人才,可给予最高2000万元补贴。

同时,该政策明确,在落户、奖励发放、融资理财、子女入学、医疗保障、政务服务等方面,对“金熊猫”人才提供“绿色通道”,享受精准定制和自选菜单式人才服务。对企业引进的“金熊猫”人才,以低于市场价格的租金提供各类公寓(前三年免租金);对于企业新引进的本科及硕士学历的人才、急需技能人才,按市场租金的75%提供公寓或配套住房;租住人才公寓满5年后可申请购买,让各类人才“安得了家、扎得下根”。

“成都高新区要打造国际创新创造中心,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人才资源的聚集刻不容缓。”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金熊猫”人才政策由12大条50小条构成,包括实施“金熊猫”人才引进计划、建立“金熊猫”全域人才培育体系、鼓励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鼓励人才服务中介机构建设、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等,涵盖从人才引进、培育、服务到创新创业、投融资、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开拓的全链条。

天府人才行动海外行瑞典站。

全球化礼聘顶尖人才 顶尖团队最高可获1亿元资助

当前,全球化进入“人才流动”的新阶段,国际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为吸引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高端人才,成都高新区提出“礼聘人才”这一聚才方式,变被动“等”才为上门招才,从之前的“一企一策”变为常年申报评审。

政策提出,顶尖创新创业团队在成都高新区开展技术攻关并进行成果转化的,授予核心团队成员“金熊猫”人才称号,给予团队最高1亿元的综合资助;通过建立研究院等形式全职在成都高新区开展技术攻关并进行成果转化的,通过礼聘的方式授予“金熊猫”人才称号,给予不低于1000万元的综合资助。

去年,在成都高新区新增的人才支持名单中,以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申恒涛为核心的顶尖团队获得3000万元的最高资金支持。 目前,这一顶尖团队已在成都高新区注册成立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建设智能机器人视觉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建设全球人才活力区关键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成都高新区成功创建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打造柔性化引才模式,海外人才引进频频发力。

3月16日,来自英国皇家学会、原诺丁汉大学遗传学研究所所长罗伯特·劳埃德院士从成都高新区毕晓普癌症研究所负责人手中接过聘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抗癌药物在这里诞生。”成都高新毕晓普癌症研究所,是国内唯一使用诺贝尔奖得主迈克尔·毕晓普教授名字命名的癌症研究所,于2016年落户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成都高新区与诺奖得主的合作,得益于柔性引才政策。“以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为核心,建立与世界接轨的‘双向离岸’柔性引才机制,利用市场化手段,为海外人才提供区内注册、海内外经营的载体。”成都高新区人才工作处负责人介绍,柔性引才是对“引人才回当地工作”传统做法的创新——即海外高端人才并不一定要离开熟悉的环境,可以继续留在海外创新创业,将成果在国内落地。

此次发布的“金熊猫”人才政策提出,对于进入成都高新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的海外人才,可不受每年在成都高新区工作时间限制,经评审认定后,按条件享受成都高新区相关人才政策。

据了解,成都高新区已在全球布局20个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工作站点,成立2亿元的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金,为海外人才提供政策、知识产权、技术、投资对接等集成化前置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对接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离岸人才和项目30个,给予1.4亿元扶持,柔性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邵斯达克、夏普莱斯、约翰?戈登、毕晓普、罗伯特·胡贝尔5人开展前沿技术交流及科技项目合作。

成都高新区还通过“天府人才行动”,加速招纳天下英才。过去一年,该活动先后走进德国法兰克福、美国硅谷、加拿大多伦多等国内外城市及高校,开展各类人才招聘活动30余场次,引进产业急需紧缺人才5300余人;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工作站点全年接洽离岸项目24个,目前已有6个项目落地。

主导建立圣地亚哥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工作站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成都海创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元伟回忆,圣地亚哥工作站的建立在当地华人中有很大反响,很多专家都向他咨询相关政策。几个月前,12位来自圣地亚哥工作站的高层次人才来到成都高新区考察,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展开对接。

“金熊猫”人才政策还设立“金熊猫人才奖”和“金熊猫成就奖”,对于相应的高层次人才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和200万元的奖励。另外,对于省外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专家进入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可参照离岸基地柔性引才政策规定,不受每年在成都高新区工作时间限制,按条件享受相关人才政策。

成都高新区人才潜能不断释放,正引领产业变革。各类高层次人才先后创办出蓝光英诺、奥泰医疗、优途科技、先导药物、准星云学等一批高科技企业,研发出全球首创3D生物血管打印机、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导磁共振医学成像系统、国内首款智能掌上超声设备、国内首个获准欧盟上市的中成药、国内首个“药物种子库”等重大科技成果,为辖区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到2025年,全区建立50个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柔性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海内外院士等顶尖领军人才50人,引进“千人计划”等国家级人才总量达500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总量达到2万人。

案例来源:技需网